[1] |
乔世英, 姜海富, 刘宇明, 李涛, 焦子龙, 崔乃元, 孙继鹏, 姜利祥.
基于分子动力学ReaxFF的空间材料原子氧效应研究综述
. 航天器环境工程,
2023, 40(3): 319-329.
doi: 10.12126/see.2022142
|
[2] |
姚延风, 范为, 王伟.
批产卫星验证技术分析
. 航天器环境工程,
2022, 39(1): 90-99.
doi: 10.12126/see.2022.01.013
|
[3] |
高文, 郭芹良, 毕研强, 王晶, 杨晓宁.
金星大气环境模拟设备及试验技术综述
. 航天器环境工程,
2022, 39(5): 447-454.
doi: 10.12126/see.2022.05.001
|
[4] |
申旭, 马开锋, 黄桂平, 蒲理华, 刘博学.
卫星天线高低温热变形测量技术综述
. 航天器环境工程,
2022, 39(3): 306-315.
doi: 10.12126/see.2022.03.014
|
[5] |
叶田园, 庞贺伟, 周元子, 宗红, 刘守文.
航天器超静平台作动器发展及其关键技术综述
. 航天器环境工程,
2022, 39(1): 1-10.
doi: 10.12126/see.2022.01.001
|
[6] |
黄耀, 吴东亮, 黄先富, 钟梦林, 杨洋, 刘战伟.
基于透射原理的液面变形测量方法综述
. 航天器环境工程,
2021, 38(5): 581-591.
doi: 10.12126/see.2021.05.014
|
[7] |
胡晓滢, 周春燕.
用于航天器微振动试验的高静刚度–低动刚度隔振器研究进展
. 航天器环境工程,
2020, 37(4): 315-322.
doi: 10.12126/see.2020.04.001
|
[8] |
戴承浩, 苗建印, 何江, 王玉莹.
空间膜式水蒸发器研究概述
. 航天器环境工程,
2019, 36(5): 409-413.
doi: 10.12126/see.2019.05.001
|
[9] |
王豪, 孙承月, 琚丹丹, 赵瑜, 吴宜勇.
深空粉尘环境探测技术综述
. 航天器环境工程,
2019, 36(6): 549-557.
doi: 10.12126/see.2019.06.004
|
[10] |
高鸿, 何端鹏, 董礼.
“NASA材料基因工程2040规划”研究与思考
. 航天器环境工程,
2019, 36(3): 205-210.
doi: 10.12126/see.2019.03.001
|
[11] |
孟松, 刘刚, 方杰, 赖松柏, 姜锋, 姜坤.
铝合金新材料在载人密封舱主结构中的应用研究进展
. 航天器环境工程,
2015, 32(6): 571-576.
doi: 10.12126/see.2015.06.001
|
[12] |
刘国青, 向树红, 易旺民, 闫荣鑫, 陈金明, 杨林华, 冯咬齐, 齐燕文.
继往开来,开拓创新,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航天器AIT中心
. 航天器环境工程,
2015, 32(2): 135-146.
doi: 10.12126/see.2015.02.001
|
[13] |
唐见茂.
航空航天复合材料绿色化发展浅析
. 航天器环境工程,
2015, 32(5): 457-463.
doi: 10.12126/see.2015.05.001
|
[14] |
崔平远1,2, 乔栋1,2, 朱圣英1,2, 高艾1,2.
行星着陆探测中的动力学与控制研究进展
. 航天器环境工程,
2014, 31(1): 1-8.
doi: 10.12126/see.2014.01.001
|
[15] |
孙威1, 杨哲2, 左岁寒1, 张峤1, 魏传锋1.
国外空间站外部污染控制体系简介
. 航天器环境工程,
2014, 31(1): 107-113.
doi: 10.12126/see.2014.01.021
|
[16] |
董尚利, 李延伟, 吕钢, 杨德庄, 何世禹.
空间粉尘探测器研究进展
. 航天器环境工程,
2013, 30(4): 339-345.
|
[17] |
冯伟泉.
日本JAXA航天器环境工程验证能力研究
. 航天器环境工程,
2013, 30(5): 453-461.
|
[18] |
唐见茂.
航空航天复合材料发展现状及前景
. 航天器环境工程,
2013, 30(4): 352-359.
|
[19] |
韩艳铧1, 张震亚1, 贾杰2.
太阳帆航天器姿态控制技术综述
. 航天器环境工程,
2013, 30(6): 667-674.
doi: 10.12126/see.2013.06.020
|
[20] |
唐见茂, 李建龙.
航空航天复合材料应用的最新进展
. 航天器环境工程,
2010, 27(5): 552-557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