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王世清, 常静, 葛宇, 白照广.
中国小卫星全寿命周期故障分布研究
. 航天器环境工程,
2022, 39(6): 645-650.
doi: 10.12126/see.2022092
|
[2] |
尚琳, 刘晓娜, 曹彩霞, 李国通, 朱野.
低轨互联网卫星在轨单粒子翻转分析及防护措施
. 航天器环境工程,
2021, 38(5): 503-507.
doi: 10.12126/see.2021.05.002
|
[3] |
李志松, 马昌健, 毛云杰, 郭涛, 汪行, 牟旭娜.
微纳卫星在轨温度场快速分析
. 航天器环境工程,
2021, 38(2): 122-129.
doi: 10.12126/see.2021.02.002
|
[4] |
梁晓珩, 梁秀娟, 柯蓓.
我国遥感卫星系统发展进阶路径探讨
. 航天器环境工程,
2021, 38(1): 100-105.
doi: 10.12126/see.2021.01.016
|
[5] |
罗胜中, 袁俊刚.
卫星在轨主要故障模式、原因分析及措施建议
. 航天器环境工程,
2021, 38(4): 480-486.
doi: 10.12126/see.2021.04.016
|
[6] |
庞世伟, 郭倩蕊, 贺玮, 关晖, 潘腾.
某遥感卫星微振动对成像质量影响分析
. 航天器环境工程,
2019, 36(1): 47-55.
doi: 10.12126/see.2019.01.008
|
[7] |
张付强, 郭刚, 覃英参, 陈启明.
质子单粒子效应引发卫星典型轨道下SRAM在轨错误率分析
. 航天器环境工程,
2018, 35(4): 365-370.
doi: 10.12126/see.2018.04.010
|
[8] |
刘晨, 朱剑涛, 刘丽红, 陈忠贵, 高非.
某平台卫星发射及在轨力学环境测量与分析
. 航天器环境工程,
2017, 34(3): 270-276.
doi: 10.12126/see.2017.03.008
|
[9] |
庞世伟, 潘腾, 毛一岚, 李晓云, 张媚, 刘红雨, 王泽宇, 朱卫红.
某型号卫星微振动试验研究及验证
. 航天器环境工程,
2016, 33(3): 305-311.
doi: 10.12126/see.2016.03.013
|
[10] |
冯伟泉1,2, 李春杨1, 姚建廷1, 张海英1, 朱云飞1,2.
航天器AIT模型与试验有效性评估方法
. 航天器环境工程,
2015, 32(3): 229-235.
doi: 10.12126/see.2015.03.001
|
[11] |
周东强, 曹瑞, 赵煜.
遥感系列卫星在轨微振动测量与分析
. 航天器环境工程,
2013, 30(6): 627-630.
doi: 10.12126/see.2013.06.012
|
[12] |
杨倩, 薛培元.
卫星太阳电池阵在轨故障统计及分析
. 航天器环境工程,
2013, 30(5): 555-560.
|
[13] |
王巍巍, 彭 梅, 刘百麟, 刘晓鹏.
趋势分析法在卫星在轨管理中的应用
. 航天器环境工程,
2012, 29(4): 454-457.
|
[14] |
魏国俭, 陶瑞峰, 许 健, 刘 博.
航天阀门运动副卡滞故障分析及对策
. 航天器环境工程,
2012, 29(1): 7-13.
|
[15] |
周 飞, 李 强, 信太林, 韦锡峰, 张 华.
空间辐射环境引起在轨卫星故障分析与加固对策
. 航天器环境工程,
2012, 29(4): 392-396.
|
[16] |
肖庆生, 杨林华, 赵寿根.
卫星红外遥感器辐射定标光机系统
热-结构耦合变形分析
. 航天器环境工程,
2011, 28(1): 46-51.
doi: 10.12126/see.2011.01.009
|
[17] |
秦玉灵, 孔宪仁, 罗文波.
基于统计分析的有限元模型修正
. 航天器环境工程,
2011, 28(3): 239-245.
doi: 10.12126/see.2011.03.006
|
[18] |
郑 昊, 焦维新, 魏彩英.
“风云二号”卫星天线消旋失锁故障原因初步分析
. 航天器环境工程,
2010, 27(4): 424-427.
|
[19] |
.
基于蒙特卡罗法辐射传递系数的统计分析
. 航天器环境工程,
2005, 22(5): 278-282.
|
[20] |
.
航天器在轨故障与空间环境的关系
. 航天器环境工程,
2004, 21(3): 1-6.
|